山背街仔 发表于 2013-10-20 16:48:40

这里是邕江和郁江的交汇处!


“一年好景君常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水问邕江,我们一路走来。
  静流如歌,链接历史的记忆。
  邕江,从亿万年岁月中走来。
  邕江、左江、右江,三水合一,百回千转。终于来到了她的终点:东经108°06′—108°49′,北纬22°50′—22°52′。
  这里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方,这是一个跨越时空、永载史册的经纬度。
  这里,是邕江和郁江的交汇点,两个看似毫不相关,在地图上难找到的古老村庄,因为邕江和郁江,分别记录承载了不同的历史使命而非同寻常,并变为永恒。它们是:位于邕江河段青秀区伶俐镇伶俐村那车坡和位于郁江河段的横县六景镇道庄村。
  这里,是邕江水上的最后户门。
  这里,是南宁柔情似水、包容并蓄的精神象征。
  这里,是邕江母亲河的最后归宿。
  这里,是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
                     两江交汇历史经纬
    如果把珠江流域比作一条巨大的动脉,那么邕江和郁江则是依附于珠江的脉络,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因为,它们作为古代原生态稻作文化的江河终点和起点,促使我们对她们进行生命意义的关注。
  因为,这是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无论从自然和历史的角度看,都是我们走向未来和故事开始的地方。
  官方资料是如此描述邕江流域的:“邕江,是郁江自西向东流经南宁市和邕宁区河段的别称。上起市郊江西镇宋村的左、右江汇合点,下止于邕宁区与横县交界的六景乡道庄村,全长133.8公里,流域面积612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6.76平方公里。邕江河段实测最大水深23米,最大流速2.8米每秒,最大河面宽1000米,正常水位宽300—400米,大洪水涨落变幅15—18米。”古人是如此描绘邕江流域交汇点的:“县之水,以郁江为经,而其上源为左右两江。郁江,邕州宣化县,有郁江水,经县南,去县二十步,宣化郁林江,古骆越水也。宣化郁水,自蛮境七源洲流出,郁江在府西,源从左右江入郁水,流百里,入府城三百四十里,流入峦横贵龚梧封康广等一十八个州,入于南海。”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南宁日记》是如此描绘邕江流域交汇点的:有大溪自北而南,其流汤汤,入自南宁境,尚无比也。盖关山南北水虽分流,犹南下郁江,于是溯其流,北行山夹间,其山屡开屡合。又十四里,得百家之聚,日长山驿。
  聚落在溪之西,其北有两溪来会,一自西北,一自东北。二水会合,其北夹而成岗,有墟舍在其上,甚盛。乃渡其西北来之溪,陟桥登墟,循东北来溪之右,溯之行。又十里,溪水自东北盘坞中来,路由北麓而上,得数家之聚,日裹段墟。乃邕、柳界牌岭之南麓也(其去界牌尚有十里,此地犹属宣化)
  盖邕柳之水,以界牌岭而分,北下者由思笼西转武缘高峰岭西入右江,南下者入郁江。
  此界牌岭南流之水,经长山而南,余以为即伶俐水之上流也。然士人云:“伶俐水尚东隔一山,此水出大中港,其港在伶俐之西。”清代大学士鄂尔泰向朝廷上疏时称:“南宁府,南控交趾,东瞰浔梧,西接思田,北卫桂柳,为粤省要枢。”
      “邕江添雨涨,绿晓万家春。
  四野重烟晓,西堤叠浪新。
  波涵天上下,光映日沉浮。
  极目水天际,乘槎好问津。”
    清代南宁心圩籍诗人刘神清的一首五言律诗,写尽了古邕江两岸的无限风光,万种风情。
                     两村相连一脉相承
    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们踏上寻访邕江郁江交汇点之路。
  “在去往伶俐的路上,一条江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摆渡过江。
  无奈,只能在“寂寞中无休止地等待”。惟其如此,我们方可静下心来,去细细体味眼前的邕江。
  邕江,真是风景无言,感恩有声。日出日落,千百年都不曾改变。
  山因水而有了灵性,水因山而更婀娜多姿。
  在这里,我们才真正触摸到那条奔腾在自己心中的邕江。
  挟带着黄土和泥沙,挟带着岁月的尘埃,邕江水此时其实并不清澈。只是当水过码头,几经乱石过滤,那流水才一身洁净。此刻,我们在沉思,在江河永恒的流动中,我们不过是匆匆过客。
  “在寂寞中无休止地等待”许久之后,摆渡终于成功,伶俐赫然在目。
  据古籍记载:“日中为市,以聚货帛,三日一集,交易以农产品为大宗,如四塘五塘之米食,石埠、坛洛之豆食,八尺江之蔗糖,伶俐之木材,贩运来城,源源不绝”。足见伶俐古时交通之便利,物帛之富庶,商贸之繁盛。
  一块清代嘉庆年间石碑被村民发现,再次印证了伶俐作为邕江流域历史名镇的深厚文化底蕴。
  这块被人用来当搓衣板而险些被毁的石碑详尽记载了伶俐圩镇的繁盛和市场交易规矩:“伶俐墟场由来已久,近日交易也颇兴旺,但需货实价真,公平交易。方免争闹滋事,又必禁止奸盗淫邪,以保庇安居乐业……”伶俐是很有历史的。徐霞客云游南宁,曾来过伶俐,并写下邕江流域伶俐段的地理人文环境:“经长山而南,余以为即伶俐之上流也”。此番描述使伶俐之古韵得以传世,给伶俐平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伶俐镇那车坡是和横县六景镇道庄村毗邻的村庄,也是邕江和郁江交汇点所在地。
  拾级而上,百年老宅,参差错落。我们来到伶俐镇那车坡。这里山环水抱,景色宜人。
  “绿晓万家春,四野重烟晓”是那车坡的真实写照。
  那车坡有郑、甘、陆等姓氏村民,450户人家。
  百年老宅,古朴庄重。我们见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94岁老人郑荣宣。
  郑荣宣堪称世纪老人,仍精神矍烁,谈锋甚健。郑荣宣老人回忆,这里的村民多为广东人后裔,清代从广东迁移而至。他自幼在伶俐读书,后“坐火船”到“亭子卖猪仔”,一生农耕不辍,坎坷清苦,却逍遥自在。他拿出一帧家传200多年有“福地龙虎仙山”的神符拓印牌。每年村里举行“土地诞”祭祀活动时,每位村民都手持这块拓牌拓印的“神符”去参加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里人喜欢唱“采茶戏”。每逢节日,村里唱采茶戏,舞龙狮,吹八音,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郑荣宣老人说,那车坡和道庄村两地通婚,来往频繁,相敬如宾,亲如一家。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欢宴三日”成村中一景。
  伶俐镇那车坡和六景镇道庄村,两村相隔不足两公里,邕江郁江,两江两村,可谓一衣带水,唇齿相依,鸡犬相闻,共生共荣。
  “极目水天际,乘槎好问津”。
  我们乘船从那车坡顺流而下,向道庄村驶去。约摸10分钟,船老大便停下船,领我们径直往岸边一块杂草丛生的玉米地走去。
  他掀开半人高的杂草丛,两块界碑赫然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我们梦寐已求的地理界碑。
  一块写着“邕宁/国务院1997年”,另一块写着“横县/国务院1997年”。
  平缓柔如温婉的清波在我们心中激起无限涟漪。这就是我们探寻和向往已久的邕江郁江交汇处。
  站在江河的交汇点,我们心潮起伏;站在历史的交汇点,我们感慨万千。
  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难道就是我们苦苦追寻的交汇点吗?界碑独自静静地躺在杂草丛中,无人知晓,无人问津。但风雨的洗刷磨砺,界碑变得几分斑驳、几分风骨,默默地等待人们承认它的存在和价值。
  此刻,我们才深切地感受到这世界变化真快。也许过不了多久,邕江的历史就要改写,界碑要重新镌刻。因为伶俐那车坡已属青秀区管辖,六景镇道庄村已纳入南宁的版图。唯一不变的是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顺流而下,村口那颗硕大的古树和蜿蜒曲折的石板小路提醒我们,道庄村到了。正因为邕江的滋润,才有了道庄村柔情似水般的模样。
  “两岸叠浪新,极目水天际”。
  这是道庄村的真实写照。
  村委会原主任甘国坚告诉我们,道庄村有1200人,有甘姓、李姓、陆姓等村民,多为壮族。据称祖上400年前从宜州迁徙而至,以农耕为生。
  村中长老为95岁的甘帮烈。村中最重要的节日为每年正月十五的“春社”节(土地诞),村民们会在节日里祭神,在邕江和郁江边放灯,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一村恒久远,相聚永流传。
  与伶俐镇那车坡不同的是,除村口的大榕树外,在这里,你很难找出一点古老的痕迹。因此,有人感叹:“这里好像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没有文化就是一种文化。邕江郁江,给了这里太多的眷顾,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因为,这是一种不可替代、无法复制的珍贵文化遗产。
  邕江和郁江,哺育了两村共同的文化,一脉相承,山水交融。
  那车坡和道庄村,情同手足,亲如兄弟。采茶戏,是他们共同欢娱的“心灵鸡汤”;“春社”节,是他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采茶戏是清代中叶从江西赣南经粤北传入桂南,有400年历史。清朝初叶,因邕江流域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民族迁徙。两个民族,两种文化,互为碰撞,相互交融,衍生了独特的原生态岭南草根文化———采茶戏,并一直流传至今。在邕江流域的许多村庄,有逢年过节“请戏班,唱天光戏”的习俗。
  “正月看茶茶未开,妹子一人入茶园;二月看茶茶爆牙,姐妹双双入茶园”。
  南北荟萃,唱尽了人生百味。
  “桑拓影斜春社散,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社”节,也是邕江流域原生态的传统祭祀方式 。
  相传,农历“二月二”是“土地真君”的生辰,于是娱人娱神的祭春仪式应运而生。祭祀土地神灵,寄托人们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望。最初的祭祀以献食为主。《礼记·礼运》中便有古时生态祭祀场面的描述,这种习俗一直沿袭至今,足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大江东去水问邕江
       晚霞燃尽,水问邕江。
  大江东流,春华秋实。
  回家的路上,依然在江边船渡等待。
  滂沱大雨,似乎浇灭了我们思古之幽情。
  大江东流,回首伶俐村道庄村,邕江郁江交汇点,却是“风景这边独好”。——“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真是梦幻般的田园牧歌式生活。
  归心似箭,汽车在高速路上奔驰,进入南宁收费站,汽车又如“蜗牛”般行进、“蚁族”般爬行。眼望车窗外栉次鳞比的高楼大厦,感叹如今“蜗居”般生活,车友发出无奈的感叹,把古诗调侃一番:“一去二三里,红灯四五回,停车六七次,八九十人催”。
  哇噻,真是太有才了,把如今都市病刻画得入木三分!“远离尘嚣,返璞归真”。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实在太过遥远。然而,有理想就有希望,一切皆有可能。
  祖先留下的生活印记险些被人们遗忘,当人们快步向前的时候,很容易遗忘身后发生的一切。
  高楼大厦挡住了人们回眸的目光,但愿人们能重拾珍贵的历史记忆,以使人们在未来的路上不迷失方向。
  一路走来,春去秋来,秋高气爽,秋天真是个收获的季节。
  水问邕江,我们有太多的叩问。
  水问邕江,我们有太多的收获。
  水问邕江,我们有太多的感动。
  水问邕江,我们有太多的缺憾。
  水问邕江,我们有太多的希冀。
  邕江成就了南宁的过去和今天,它所蕴涵的千古玄机至今仍引人入

胜。对于有水一样质感的城市,邕江演绎了一段不朽的精彩华章!

新新仔 发表于 2013-10-20 16:56:48

楼主文采很好的哦!

山背街仔 发表于 2013-10-20 16:58:14

回 新新仔 的帖子

新新仔:楼主文采很好的哦! (2013-10-20 16:56) images/back.gif

不是原创的,和大家分享而已

军麟天下 发表于 2013-10-20 17:01:02

哦。。。。

刺猬裸奔了ヾ 发表于 2013-10-20 17:25:16

刚想赞楼主哦,突然爆不是原创失望捏

山背街仔 发表于 2013-10-20 17:35:17

回 刺猬裸奔了ヾ 的帖子

刺猬裸奔了ヾ: 刚想赞楼主哦,突然爆不是原创失望捏 (2013-10-20 17:25) images/back.gif

实话实说!没必要隐瞒,我写明分享,没写原创

陌生人 发表于 2013-10-20 19:15:43

优秀文章-欢迎资源分享,感谢你的支持!

良工 发表于 2013-10-20 19:26:13

转帖也精彩,感谢分享!

哥创 发表于 2013-10-20 20:06:47

了解邕江,了解我们邕宁以至南宁的母亲河。此美文非常值得一读!谢谢分享!建议:分享文章最好也能写明原文出处,或原文链接地址。

风来的西西林 发表于 2013-10-20 20:26:06

原来如此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这里是邕江和郁江的交汇处!

南宁市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