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宁论坛-邕宁地带网-www.yndd.cn
标题:
“邕宁清水泉”上163新闻(转)
[打印本页]
作者:
看猪的小孩
时间:
2008-1-29 12:19
标题:
“邕宁清水泉”上163新闻(转)
“鸳鸯姊妹泉”清水不犯浊水
2007-11-13 10:36:30 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广西论坛
地质专家针对这一怪现象进行科学解释
本报记者 覃柳欣 邓江宁
位于邕宁蒲庙以南约4公里有两口泉相隔百步相互偎近,但是两泉清浊分明,着实令人惊叹,当地人称它们为“鸳鸯姊妹泉”。这一清一浊的两口泉中究竟蕴涵着什么秘密呢?近日,地质专家针对这一奇怪现象进行科学解谜。
清泉浊泉“两相依”
清水泉,一个占地数十亩的天然水潭,泉水自地下涌出,长年不绝。泉水冬暖夏凉,水温常年在20℃左右,泉底深邃莫测。邕宁的居民每天都饮用这天然矿泉水。每年的雨季,附近的八尺江江水上涨,漏入清水泉,漫上岩垛,泻入岩石的缝隙,与复杂的壁障产生共鸣,不时发出如锣鼓敲打、喇叭吹奏的声音,悦耳动听。
泉底,常见到两三斤重的鱼成群穿梭在水草间,因此吸引了许多钓鱼爱好者前来垂钓。在清水泉旁,记者和一位靠捕鱼为生的老伯攀谈起来。老伯姓周,祖祖辈辈生活在清水泉边。他说,清水泉里的鱼都是野生的,价格尽管比鱼塘里养的鱼要贵些,到了集市还是被抢购一空,不少城里人在集市上买不到清水泉的鱼,干脆驱车到泉边“堵截”货源。周老伯还说,尽管鱼好卖价钱也可观,但在这里捕鱼有点“靠天吃饭”的味道,运气好时一天能捕到50多公斤鱼,运气不好时则一条也捞不上。
与清水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隔仅有百步的浊水泉。浊水泉面积大概有半个篮球场大,泉水常年混浊,颜色金黄,不见有鱼的踪影。虽然靠近清水泉,但即便是发洪灾导致两泉泉水相连通,待大水退后,泉水又会迅速恢复原样,清浊分明。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两泉产生如此鲜明的对比?
两泉传说各不同
当地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两口泉一直是个解不开的谜,当地人还用水泵想把浊水泉的水抽干,但浊水泉从不干涸。在蒲庙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宋朝时期,祖籍为山东百马的周姓祖先来到当地,在8块木牌上刻上山东百马的字样和标记,然后将其放入河流让木牌顺流而下。当这8块木牌通过地下河从蒲庙的清水泉口涌出来,他们也就随着木牌迁到清水泉边居住,繁衍生息。
还有一个关于浊水泉的传说:很久以前,在清水泉边,有一个善良的穷后生娶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妻子。但没多久,穷后生暴病死去,留下年轻的妻子和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妻子非常怀念丈夫,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到丈夫坟前焚香哭拜。卖布的张二郎骑着白马途经这里看到非常同情,于是他下马安慰了寡妇一番,并从马上挑出几匹好布相送。从此以后,每逢圩日,张二郎从蒲庙街卖布回来路过清水泉边时,都会顺便到寡妇的茅舍里去帮助这对孤儿寡母。日久生情,张二郎便和寡妇结成连理。当这对患难夫妻的家境渐渐变得富裕时,有一群山贼要来谋财害命,幸亏一群山羊的山羊王救了他们。只是,山羊王和山羊兄弟都因为救人遇害于浊水泉边,之后泉水再也没清过。
南宁市邕宁区文化研究所所长雷升告诉记者,关于清水泉和浊水泉的美丽传说,在当地还有许多。
揭开谜团
清水泉大量清水从何而来?
答案:地下河由下至上长途补给广西第二水文工程地质队原总工程师孔繁业介绍,清水泉底下的岩层结构为石灰岩,从地质学的角度上说,清水泉是从石灰岩中大面积渗透长途的补给而来。裂隙和岩洞(溶洞、溶孔)中不停地渗出地下水,汇成约10km的地下河,地下水源流域补给面积为220km。这些地下水在岩洞渗透的过程中进行缓慢的沉淀和过滤,由于是在无氧或者缺氧的状态下,所以流动的速度十分缓慢。孔繁业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地下水24小时内才“走”了几米远的路,就是由于这么慢的速度且无氧的前提下,经过沉淀过滤,水质自然十分清澈,特别干净。
浊水泉为何浑浊而不干涸?
答案:雨水泥水由上至下补给而成孔繁业介绍,浊水泉的底下虽然也是石灰岩,但补水途径与清水泉截然不同,而且泉底一个塌陷坑上面的土层越积越厚,经过很长时间的地质变化,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地下水“上不来下不去”,无法冲破岩石上到地面,也无法透过基岩渗透到岩石下。
其实浊水泉的水是地表渗漏水积聚而成。由于浊水泉地势比较低,在下雨的时候,雨水渗透土层,再通过树根、草根以及有机物把水补充到浊水泉中。由于这样的渗透比较细微,因此以人的肉眼,就误认为是地下水补充上来的。土层补给的水中存在大量的泥沙颗粒,其中黏泥水和胶泥水混合在一起,而绝大部分含有胶泥水(打个比方,一杯浑浊带泥沙的水在静置一定时间后,杂质会沉淀水变清,这就是黏泥水;胶泥水恰恰相反,不管静置多长时间都还是浑浊的,要通过化学的方法分解才能沉淀使水变清)。浑浊的黄色的水存在有机污染,里面含有牛、羊以及其他动物的粪便。一般情况下存在有机污染的水存在发黄的现象,因此,浊水泉的水质是不干净的。
为什么浊水泉的水常年不干涸?孔繁业说,浊水泉的水是由地面上的雨水渗透土层补给,日常的蒸发和其他因素也使水分流失不少。至于日常蒸发和人为抽水都没能使浊水泉干涸,这是因为补给水的量远远大于蒸发和抽水的量
作者:
南巴妹YY
时间:
2008-1-29 12:24
作者:
看猪的小孩
时间:
2008-1-29 12:26
...忘记把图片发进去了~!
闷~!~
作者:
良点
时间:
2008-1-29 12:27
虽是旧闻,但也感谢你
作者:
看猪的小孩
时间:
2008-1-29 12:34
....
没人发过就的了~!~
在这里就是新的了`!~
作者:
红苹果
时间:
2008-1-29 13:50
[s:446] [s:446] [s:446] [s:446] [s:446] [s:446] [s:446]
作者:
开心
时间:
2008-1-29 15:15
路过
作者:
紫藤萝莲
时间:
2008-1-29 17:29
[s:394] [s:394] [s:394]
作者:
寂寞噶啤酒
时间:
2008-1-29 21:53
[s:432] [s:432] [s:432] [s:432] [s:432] [s:432] [s:432] [s:432] [s:432] [s:432] [s:432] [s:432] [s:432] [s:432] [s:432]
作者:
小白
时间:
2008-1-29 23:41
有点撞版,,,,
作者:
laiba
时间:
2008-1-30 00:21
这次是用心看完了,明白了,感谢LZ [s:404]
作者:
绛雪
时间:
2008-2-2 00:39
好象有过了!
作者:
迎风飞舞
时间:
2008-2-2 01:02
作者:
老科
时间:
2008-2-2 17:03
有吗?我孤陋寡闻了
作者:
墨铭智
时间:
2008-2-2 18:25
[s:394] [s:394] [s:394]
欢迎光临 邕宁论坛-邕宁地带网-www.yndd.cn (http://www.yndd.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