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9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水] 邕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20

金钱

初来乍到

积分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16 16:2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邕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1)壮族八音:壮族八音,是流行于广西南宁市邕宁一带的壮族民间音乐。
    八音,原指古代吹打乐器的统称,依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为金(如钟)、石(如磐)、竹(如管)、匏(如笙)、土(如埙)、革(如鼓)、丝(如琴)、木(如祝)等八类。八音于清末民初随广东粤剧班频繁进入广西时传入邕宁,经长期发展演变而成为邕宁壮族八音。
    壮族八音分文武场,武场八音只用唢呐吹奏,配以锣、鼓、钹等打击乐。文场八音除吹打乐器外,还有粤曲清唱,以多种管弦乐器伴奏,为婚嫁、祝寿等喜庆活动吹奏,后经长期演奏和不断演变,形成了一种独立、固定的民间民族音乐。至今,在武场八音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邕宁壮族八音已自成一格,简化为以吹奏唢呐为主,配以打击乐的一种演奏形式,形成了热烈欢快、富有民族特色的演奏风格。
    壮族八音在邕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每个行政村都有数支八音队,长年开展演奏活动。八音常被当地群众聘请为婚嫁、祝寿、新居落成、开业、迎宾等喜庆活动吹奏。邕宁八音队多次应邀参加区内外各种迎宾庆典活动,已成为邕宁民间艺术的缩影和邕宁知名的“文化品牌”。
(2)壮族抢花炮:抢花炮是流行于广西、贵州、湖南等地壮、瑶、侗等少数民族之间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而以南宁市邕宁区中和乡的抢花炮较驰名,距今已有约600年的历史。早在明末清初,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土地真君”的生辰,这里的土地庙都香火不绝,娱人娱神的壮乡抢花炮便悄然兴起。由于抢花炮活动既能祭祀龙神和土地神,又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且有很强的体育、娱乐、观赏价值,因此至今仍长盛不衰。
    在抢花炮的日子里,壮乡逾万男女老少便穿上节日的盛装涌向草坪观看助威。主持人宣布抢花炮开始时,将红炮圈放在铁炮筒上,然后点火药放炮,红炮圈被射上高空,比赛双方的选手争先抢夺,全场欢声雷动。红炮圈有时落地,有时落到水塘里、屋顶上、树技上……无论落在哪,大家都趋前拼命抢夺。先抢到红炮圈者,还必须经过人人争抢,即“过关斩将”的考验,将其送到庙里的裁判台上才算获胜。抢花炮一般都要争夺1个小时左右。当选手把红炮圈送到庙里的裁判台上后,庙里顿时钟鼓声齐鸣,并鸣炮三响,以表示“头炮”胜利结束。接着还要进行二炮、三炮的争抢。抢到三炮后钟鼓齐鸣,并放三炮宣告抢花炮活动结束。凡抢得“头炮”者,来年的抢花炮活动便由该村坡主办,哪个村坡抢到花炮者,说明该村坡五谷丰登,也是附近姑娘向往之地。由于抢花炮争抢过程激烈,被国外研究民间体育活动的专家誉为“东方的橄榄球”。
(3)嘹罗山歌:邕宁壮族民歌的代表——嘹罗山歌,流传于邕宁百济、新江一带,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嘹罗山歌的产生源远流长,都说千年古调。传说古代有一勒俏(女青年)抛鸡选婿。想得到鸡这一爱情信物的后生都盯着彩台,狂呼疯喊:“嘹罗”“嘹罗”(嘹,汉、壮都是“看”的意思,用汉字译为壮语“嘹”)。当即有歌师编唱以“嘹罗”为歌,因而产生了固定的歌头是“嘹罗”为开唱的嘹罗山歌,一直沿用至今,盛唱不衰。嘹罗山歌是一种二声部山歌,形式上可以二人对唱,或者多人对唱。在歌唱中,因首、中、尾部都出现“嘹”与“罗”的衬词,嘹罗山歌因此而得名。
嘹罗山歌有如下特点:
    1、在唱法上均以“嘹罗”两字固定为开唱;
    2、以这一歌种举行的:纵球(放球)、陪球(还球)活动的球丝歌会,其民族风格独特,这一歌种和对歌形式与歌圩是不同的。
    3、嘹罗山歌用壮话演唱,歌词多为七言四句的“四三”格式。
自古至今,新江镇的壮民凡是节日、婚嫁、生日或庆典都是即兴而歌,对唱为娱乐,也成了村、乡(镇)行政部门宣传贯彻党的政策的工具。嘹罗山歌是以生活和社会变革为内容的优秀民族民间音乐。
(4)壮族五色香糯米饭:壮族“五色香糯米饭”,又称“五色饭”,是壮族人民向往幸福、美好、和谐、吉祥、如意的象征,是壮族“三月三”歌节传统的节日喜庆特色食品,是壮族人民过着五谷丰登火红日子的写照。
    壮族“五色香糯米饭”历史悠久,传说各异,据传战国时候,介之推随晋文公逃难,饥饿中,介之推割股肉煮给晋文公吃才不致于饿死。后来晋文公复国,赐封臣属,介之推没有得到封赏,遂和母亲避居山林。晋文公不忘割股救命之恩,派人寻找,介之推避而不出。晋文公派军队围山搜寻,为逼介之推出山,军队放火烧山林,介之推却与年迈母亲抱枫树而死。为纪念介之推,三月唱山歌颂扬,用枫叶汁浸泡糯米,做成黑色糯米饭供奉,九月枫叶红满山再度纪念。此外,据传也出于纪念忠于爱情,不屈服恶势力压迫殉情的一对壮族青年,人们蒸“五色香糯米饭”供奉。《民俗编》曰:宋代年间,每逢农历三月初一至初十,壮人把“五色香糯米饭”做为青年男女定情后的精制节日食品,在对山歌中寻到意中人后互相交换品尝,以表良缘共定之佳品。
    “五色香糯米饭”的黑色用嫩枫树叶,黄色用黄姜或黄花、栀子,红色用红兰草或大红叶、什锦叶,紫色用紫兰藤。农历三月初一天未亮时上山采摘上述植物原料,初二下午春雷未响前用石臼分别捣烂,并分别加水煮沸滤汁,待染汁凉后,再把云香糯米分别浸泡入汁内染色,白色则用清水浸泡,需浸泡4个小时以上,五种颜色糯米完全染透颜色后,分别用筛箕滴干水分后,按照古壮族人民对“五方”、“五色”、“五行”的图腾观念的崇拜和信仰,以颜色分层,依次为黑、白、黄、红、紫,春雷一响,便生柴火蒸煮约3个小时即成。
(5)疍家婚礼:疍家水上婚礼就是疍家人通过婚礼仪式把他们生活中的信仰、理想和希望充分地表现出来,通过这种婚礼习俗祝福新婚夫妇婚姻美满、生活幸福、万事如意、白头偕老。疍家水上婚礼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十分盛行,疍家水上居民结婚时,都会在新娘的娘家船只停泊的岸边设立歌堂和宴席在新娘登上新郎的彩船前(再婚的船只不扎彩),面对前来庆贺的亲友开声唱叹(渔家叹歌)感叹父母养育之恩及兄弟姐妹之情等,然后,由五位亲友和新娘一起组成一条船的造型,绕着神台(疍家结婚时特设的供台)开始“绕台围”, 五位亲友和新娘“绕台围”时,两人作伙计扮船头,一人手抱一张卷好的硬席当船舵扮船尾,一人手拿一把黑雨伞伞口用线扎好,示为大浆扮头工,一人扮办房,新娘与头工、扮办房在中间。“ 绕台围”由新娘首先始唱,先从自然现象及龙玉、观音、花王圣母等唱起,祈求风调雨顺,家人平安,然后唱叹祖父母、父母、兄嫂、舅父等多年对自己的抚养和关爱与及表达恋恋不舍的感激之情,“绕台围”结束后,新郎新娘开始向各位亲友敬酒以示道别,然后登上彩船到新郎家拜堂入洞房。
     在整个疍家水上婚礼的过程中,亲友及伙伴们始终陪着新娘在一起唱叹的形式表达他们之间多年的情谊和祝福,场面极富娱乐性和观赏性。
(6)壮族歌圩:  
     壮族是古百越民族的后裔,自古以好歌、能歌著称。
    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的时间、地点里举行的节日性聚会唱歌活动形式,壮语称为“圩欢”、“圩逢”、“笼峒”、“窝坡”等,,流传于广西9个市,53个县(市)、区。歌圩源于氏族部落时代的祭祀活动,经不断演变成为以歌唱爱情、向往美好生活为主的男女追逐对唱的歌圩。歌圩从原始社会起源到今天,经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几乎全过程,其历史十分悠久。歌圩以壮族歌谣文化为主体,兼有戏剧、曲艺、体育等文化,还有民间信仰文化。从歌谣的内容考察,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科技、哲学、伦理道德、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举办歌圩的时间主要在春秋两季。春季歌圩以三四月间为最盛,尤以农历三月初三最多;秋季歌圩集中于八、九月份,尤以中秋节为多。

歌圩具有举办时间与地点的相对稳定性、历史的悠久性、影响的深刻性、群众性的广泛性、文化的丰富性和系统性、文化形态的原始性和文化传承的连续性,饱含着了解和研究壮族古代社会生活、劳动生产、精神文化等重要的价值。
(7)邕剧:邕剧是广西地方戏的一种,于明朝时已经产生,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以前叫“南宁班”或“本地班” 邕剧的流布区域包括南宁市、崇左市、百色市、来宾市、贵港市、防城港市许多县区及云南省的富宁市、河口县等地,并辐射至越南、柬埔寨等东盟国家。邕剧在其发展过程中,与祁剧、桂剧、丝弦剧、粤剧等剧种有着密切而又错综复杂的关系。后在外来戏曲文化的刺激和当地民间音乐、风土民情和桂西南官话的熏陶影响下逐步与祁剧、桂剧、丝弦剧等剧分野,邕剧的特色渐见鲜明。   
    邕剧传统剧目大小共七百多个,主要有:《五台会兄》、《西河会妻》、《三进士》、《长生乐》、《七状纸》、《纪鸾英招亲》、《霸王归天》、《杨八姐搬兵》、《百鸟衣》、《春满柜台》、《王六郎》、《红碗记》、《陈塘关》等。邕剧的表演程式包括:“甩发”、“宫仔”、“孖宫仔”、“云手”、“马步”、“跳台”、“过山”等。并有诸多绝活特技,如“吐血”、“十八罗汉架”、“气功变脸”、“罗帽功”、“獠牙功”、“苒口功”、“打叉功”、“舌花功”、“吊辫功”、“阴阳眼”、 “双照镜”、“大过山”、“莲花座”等。邕剧的武打属南派,包括:拳、棍、刀、叉、熷、牃六部分以及铲台、跳椅、铲椅等,常以翻、腾、跳、铲、滚、挂、绞、甩等武技或“变脸色”,与许多民间舞蹈、舞狮、舞貔貅、民间美术塑型以及杂技的关系极为密切。邕剧的行当有生、旦、净、丑四大类。其唱腔绝大多数以皮黄声腔(南北路)为主,安庆调、七句半(罗罗腔)、补缸调及地方小调为辅。音乐伴奏以大锣、大钹、二弦、喉管为主。邕剧的语言用桂西南官话,并含有大量的白话、客家话、平话和壮话的民间习语、词汇、谚语、歇后语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0 收起 理由
海阔天空 + 100 感谢您对邕宁地带的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邕宁地带网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媒体投稿和用户自行发帖,与邕宁地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yndd@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07

帖子

1万

金钱

二星会员

积分
4
沙发
发表于 2009-7-16 16:24:05 | 只看该作者
还有芭蕉香火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9

主题

7688

帖子

8万

金钱

管理员

良Q - 6120863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062
QQ
板凳
发表于 2009-7-16 18:55:45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小路来研究邕宁历史文化!
大家逛论坛遇到问题不会时请Pm我,有关会员注册、忘记密码、修改注册会员名等问题可以加我微信QQ同号:61208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192

帖子

1万

金钱

四星会员

把握人生 享受快乐

积分
1
地板
发表于 2009-7-16 18:56:46 | 只看该作者
好像这些别的壮族地区也都有啊  
把握精彩每一刻 享受快乐每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南宁市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顶部qrcode底部
关注邕宁,大家都用微信扫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