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宁论坛-邕宁地带网-www.yndd.cn

标题: 胡读《三国演义》 [打印本页]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1-4 17:09
标题: 胡读《三国演义》
[paragraph]胡读《三国演义》
1.知彼知己
“......孙权降阶而迎,优礼相待。施礼毕,赐孔明坐。众文武分两行而立。鲁肃立于孔明之侧,只管他讲话。孔明致玄德之意毕,偷眼看孙权:碧眼紫须,堂堂一表。孔明暗思:‘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说。等他问时,用言激他便了’。(《三国演义》第43回)”在这里,孔明以“知彼”之术,坚定了说服孙权联刘抗曹的决心。
孔明是怎样知孙权的呢?孔明先是对孙权审视一番,仔细观察孙权的外貌,尔后分析孙权的个性。继而作出应对之策。
在日常中,我们如何搜集到“知彼”的信息?一、观眼。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二、观察表情。《水浒传》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吴用对晁盖说:“兄长性直,你道王伦肯收留我们?兄长不看他的心,只观他的颜色动静规模。”晁盖道:“观他颜色怎地?”吴用道:‘兄长不见他早间席上与兄长说话,倒有交情;次后因兄长说出杀了许多官兵捕盗巡检,放了何涛,阮氏三雄如此豪杰,他便有些颜色了。虽是口中应答,动静规模,心里好生不然。若是他有心收留我们,只就早上便议定了坐位。杜迁、宋 万,这两个自是粗鲁之人,待客之事,如何省得?只有林冲那人,原是京师禁军教头,大都的人,诸事晓得;今不得已,坐了第四位。早间见林冲看王伦答应兄长模样,他自便有些不平之气,频频把眼睛瞅王伦,心内自己踌躇。我看这人倒有顾盼之心,只是不得已。小生略放片言,教他西安自相火并!’(《水浒传》第18回)吴用便是通过对表情的观察来掌握王伦、林冲内心世界的。三、倾听呼声。
作者: 山背街仔    时间: 2016-1-4 18:41
真没看过三国书籍
作者: 行走蒲庙    时间: 2016-1-4 19:45
说书的可以看
作者: 风来的西西林    时间: 2016-1-4 20:58
不清楚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1-4 22:52
2.换位思考
西蜀面临五路大军围攻,邓芝入使东吴,要孙权与西蜀结盟。邓芝对孙权说:“吾乃蜀中一儒生,特为吴国利害而来。乃设兵陈鼎,以拒一使,何其局量之不能容物耶!”(《三国演义》第86回)随后气氛便缓和很多,进而打动了孙权。
邓芝的成功是运用了换位思考。邓芝虽然代表蜀国的利益,但他能够兼顾到孙权的立场,强调:“特为吴国利害而来”,然后,与孙权作精确周密的分析,最后准备以一死来表达自己的诚意,使孙权大为感动。
今天,换位思考并不过时。做别人思想工作,说服他人与你合作,争取对方的理解和支持,等等,往往都离不开换位思考。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1-4 23:21
3.造势而立
刘表的大公子刘琦为了躲开继母的暗害,求计于孔明。开始被孔明以“此家事,亮不敢与闻。”来搪塞。次日在刘备的策划下,刘琦再向孔明求计。孔明又以“亮客寄于此,岂敢与人骨肉之事——倘有漏泄,为害不浅”来推辞。刘公子只好把孔明引到密室去说:“继母不见容,乞先生一言教我。”孔明说:“此非亮所敢谋也。”刘琦又以一密书要给孔明看为由,将孔明引到小楼并把楼梯去掉。对孔明说:“琦欲求教良策,先生恐有泄漏,不肯出言;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孔明说:“‘疏不间亲’,亮何能为公子谋?””刘琦说:“先生终不肯教琦乎!琦命固不保矣,请即死于先生之前。”便要拔剑自刎。孔明止之:“已有良计。”“公子岂不闻申生、重耳之事乎,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今黄祖新亡,江夏乏人守御,公子何不上言,乞屯兵守江夏,则可以避祸矣。”(《三国演义》第39回)
刘琦求计于孔明,首先造了环境之势,“上楼去梯”,欲罢不能;其次造了气氛之势,“要拔剑自刎”,使孔明不得不授计于刘琦。
《三国演义》中,还有围困造势、诱导造势、摆威造势等。均是因情而设,运用自如,恰到好处。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1-4 23:48
4.因势利导
关羽被困在小山上,准备与曹军决一死战。曹操的大将张辽上山对关羽说:“兄今即死,其罪有三。”“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败,而兄即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刘使君以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无所依赖,负却使君依托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则必死,徒死无益,不若且降曹公,却打听刘使君音信,如知何处,即往投之。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详之。”(《三国演义》第25回)关羽通过“约三事”后,最终答应了张辽。
性格高傲、重义的关羽之所以被张辽说动,投降曹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张辽在谈话中做到了因势利导。今天,因势利导仍被广泛地运用,生生不息。
作者: 孤松    时间: 2016-1-5 09:29
很不错,书就该这样读才有味道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1-5 11:42
孤松版主,我抄的。
还准备续抄。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1-5 16:35
5.师出有名
曹操起兵,向各郡发讨伐董卓的檄文,表示要“扶持王室,拯救黎民”;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焚香发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三国演义》第1回)起兵、“反判”(那时应还不叫“革命”),都扛起“道义”的大旗,“师”出则有名,无名不出师。名不正,言不顺的事不干。
“师出有名”的“名”,可以是强者的志向、理想。也可以是揭竿起义领导人的政治主张、路线。甚至还可以是道德、义理。曹操招兵,在大旗上写上“忠义”二字,刘备三顾茅庐时向诸葛亮表示“欲伸大义于天下”,都是曹、刘两个作乱者实施行动的“名’。诸葛亮统领军兵,染指曹魏,所讲的“天时”,也是其作战行动的“名”。有“名”出师顺畅,曹操的一道檄文(“名”),搏得了天下十七路诸侯纷然响应;一面“忠义”的大旗(也是“名”),引来了“如雨骈集”的应募之士。桃园的旦旦信词,使关羽对刘备“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终为刘备“断首捐躯”。无名出师,如董卓“篡汉”,以私废公,则天人共怒,其运不长。
今天,我们营生、挣钱、做事,同样需要“师出有名”。有“名”出师,事才兴,财才旺,人才寿。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1-5 16:53
6.妙用动机
赤壁大战前,诸葛亮出使东吴。周瑜发现孔明料事如神,计高一筹,“久必为东吴之患,不如杀之”。谋士鲁肃急道:“不可。今曹贼未破,先杀贤士,是自去其助也。”鲁肃建议诸葛瑾去拉孔明同事东吴。翌日,周瑜对诸葛瑾说:“令弟孔明有王佐之才,如何屈身事刘备?今幸至江东,欲烦先生不惜齿牙余论,使令弟弃刘备而事东吴,则主公既得良辅,而先生兄弟又得相见,岂不美哉?先生幸即一行。”诸葛瑾满口答应:“瑾自至江东,愧无寸功,今都督有命,敢不效力。”(《三国演义》第44回)诸葛瑾即刻上马去游说诸葛亮。
周瑜正是抓住了诸葛瑾想立功的动机,因而能够说动诸葛瑾。在《三国演义》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作者: 阿拉98    时间: 2016-1-5 20:38
看小说,只看没有用的部分,有用的部分一般都省略了不看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1-5 23:12
楼上读法标新立异,鹤立鸡群。
作者: 华创    时间: 2016-1-6 10:41
太老谋深算了,奸人也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1-6 17:46
7.亮出目标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机械专家、上海市市长汪道涵通过该市外事部门向日本丰田公司发出出访函,亮出了上海市(在很大程度上可说是我国)发展乘用汽车业的目标。可丰田公司这样硬直地答复:中国有多少GDP?人均GDP有多少?也做梦要发展乘用汽车!丰田不尿上海(当然在当时也是不尿中国),刺痛了集机械专家、高层领导于一身的汪的一片赤诚之心。汪,很快通过外事部门,促成了抵达德国访问的艰难破冰之履,促成了上海大众,铸造了后来我国乘用汽车业的领头羊。汪的成功,靠的是大胆地向对方亮出目标:上海要发展乘用汽车,中国乘用汽车市场广阔!要求对方和我方沿着目标合作,共享双赢成果。
其实,“亮出目标”这一招,早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就被运用上了。刘备出诸葛亮出山,刘备道:“大丈夫抱经世之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三国演义》第37回)刘备正是通过亮出“让诸葛亮拯救大众于涂炭之中作为刘备集团追求的目标”,进而取得诸葛亮出山,辅助其皇业的。
“亮出目标”这一招在今天仍屡试屡爽。多年前,重庆的黄奇帆对台进行经贸访问,造访郭台铭。说:‘我是专门向你送生意来的。’之后,一王一十地向郭分析富士康搬到重庆的诸多好处,连可入钱袋的具体数目都能列举。郭受感动,促成了富士康重庆项目。后来,重庆以富士康为顶梁大大柱,搞成了综合保税港区(政策最为优惠的海关特殊监管区)。而今天,我们南宁为搞综合保税区还在负累前行。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1-7 17:19
8.纪律之重
建安三年四月,正是收麦季节,曹操亲统大军讨伐张绣。曹操传谕村民及官兵:“吾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地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军法甚严,尔民勿得迟疑。”对此,百姓无尚欢迎。官兵经过麦田都下马用手扶麦,小心从事。曹操骑马走着,突然,从田中惊起一只斑鸠,那马吓了一下,跑进麦田,踏坏了一大块。曹操见状,忙叫从军主簿为自己定罪。主簿说:“丞相岂可议罪?”曹操说:“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随即拔剑准备自刎。在他人的劝说下,曹操用剑把自己的头发割下来并通告三军:“丞相践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三国演义》第17回)于是,三军纪律肃严。
虽然曹操没有按纪律要求将自己问斩。但是,作为三军统帅、纪律的制定者,由于客观原因,违犯了纪律,也没有为自己开脱,更没有推卸责任,并且将古人认为十分宝贵的头发割下来,经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因而,促进了三军纪律的严格执行。
纪律是高压线,触犯了就会受伤付出代价。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早知妖孽会出来作怪,便以金箍棒划一个圆圈,圈内是安全的,圈外是危险的。悟空去后,二师兄经不住诱惑,扯着师傅、沙僧全都跳出圈外,结果吃了大亏,若非悟空及时赶回,唯恐性命不保。那个圈圈就是纪律。纪律是生命线。多少高官,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栽了跟斗,锒铛入狱,断送了政治生命,失去了自由。遵守纪律是做人最起码的底线。曾听人说,受过“中国式教育”的人,犯错误率较少,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洁身自好。愿信之。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1-8 17:48
9.奖励的作用
当年李傕与曹操对阵,许褚飞马出阵,连斩李暹、李别两将。“双挽人头回阵。”曹操抚许褚的背说:“子真吾之樊哙也!”(《三国演义》第14回)许褚以后在战场上,正如曹操所给予的称号那样,英勇杀敌,为保护曹操立下不少战功。曹操为了使关羽归顺自己,为自己所用,授予他“汉寿亭侯”的爵位。(《三国演义》第26回)曹操用这种方法来激励下属的事例很多。例如,他曾经授予谋士文若为“敬侯”,授予郭嘉为“留侯”......有的死煎授予,有的死后表明。曹操是一个非常善于实施奖励的奸雄。这也是曹操获得霸业成功的一个重要秘诀。
同理,刘备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封关、张、赵、马、黄为“五虎大将”。孙权拜周瑜为都督,总督东吴兵马。奖励,在三国霸主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几年前,我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在他乡打工。过的是“自己租房”、“自己做饭”的紧巴生活,“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谈起父爱,让他最难忘的是“奖励”。学习成绩上去了,我奖他“玩”——疯玩几天;得第一名了,我奖他“孔方兄”;得知他爱看“百家讲坛”节目,我送他四大名著和一摞易中天的书籍......孩子虽不出色、优秀,但过得阳光、健康、自信,未为废材。这其中,奖励起到了应有的杠杆作用。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1-9 18:13
10.疗伤启示
忽一日,有人从江东驾小舟而来,直至寨前。小校引见关平。平视其人:方巾阔服,臂挽青囊;自言姓名,乃沛国谯郡人,姓华,名伦,字元化。因闻关将军乃天下英雄,今中毒箭,特来医治。平曰:“莫非昔日医东吴周泰者乎?”佗曰:“然。”平大喜,即与众将同引华佗入帐见关公。时关公本是臂疼,恐慢军心,无可消遣,正与马良弈棋;闻有医者至,即召入。礼毕,赐坐。茶罢,佗请臂视之。公袒下衣袍,伸臂令佗看视。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公曰:“用何物治之?”佗曰:“某自有治法,但恐君侯惧耳。”公笑曰:“吾视死如归,有何惧哉?”佗曰:“当于静处立一标柱,上钉大环,请君侯将臂穿于环中,以绳系之,然后以被蒙其首。吾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药敷之,以线缝其口,方可无事。但恐君侯惧耳。”公笑曰:“如此,容易!何用柱环?”令设酒席相待。
  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惊。”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三国演义》第75回)
名医华佗施医前,开诚布公,将方案及对患者的影响“亮出底牌”,充分与患者沟通,让患者了解并作好思想准备。纵是名医,亦不摆谱,没有架子。患者关羽,为刮骨疗伤,发扬革命英雄主义和大无畏精神,不惧疼痛,配合手术,下棋喝酒,谈笑风生。二者医患关系极其融洽。手术毕,关羽还设宴款待华佗。而华佗分文不收医疗费。华佗是好医生,关羽是好患者。一千多年前,他们便将医患关系处理良好,在今天仍值得医生和患者学习。有人戏称,关羽是“最佳患者”。不得不服!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1-10 23:51
11.英雄之哭
“孔明教设祭物于灵前,亲自奠酒,跪于地下,读祭文曰: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固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丞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 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衰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衰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抗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孔明祭毕,伏地大哭,泪如涌泉,衰恸不已。众将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三国演义》第57回)
感情是人的心理现象。英雄也会洒泪!诸葛亮三气周瑜,瑜死。东吴恨亮入骨。亮能在刀光剑影中行动自如,安全离吴回蜀。除了有猛将赵云的得力护卫外,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亮吊丧时的感情流露得十分成功。亮之哭,亮之泪,情真意切,打动了东吴。诸葛亮之哭,救了他自己的命!
刘备如厕,发现其股部赘肉,不能飞身,立马横刀,痛哭不已。刘备理想未至,却徒生赘肉,其为理想之哭,哭出了将士的同情,哭出了励志和努力,大概也哭出了人生的成功。
部将典韦战死,曹操号啕大哭。自己做错了事,曹操也哭。曹操哭出了真情,哭出了将士的理解和同情。
连英雄都哭,何况平民?!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男人也应该哭!该哭时就大胆地哭,放声地哭。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1-12 17:40
12.信任之益
太史慈被孙策俘虏后,要求去组织残兵来助孙策。孙策说:“此诚策所愿也。今与公约:明日日中,望公来还。”太史慈去后,其他将领担心说:“太史慈此去必不来矣。”孙策坚持认为:“子义乃信义之士,必不背我。”(《三国演义》第15回)翌日,孙策在营门立起一根竿子计时,中午时分,太史慈带领一千多人马来到孙策营寨。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孙策的信任不但得到了猛将太史慈,而且还得到了一千多人马。孙权用甘宁,曹操用许攸,信任是前提。信任益了孙、曹二人,孙、曹二人得到了“信任之益”。信任修正果!
而不信任,后果不堪设想。马超与韩遂之争,袁尚兄弟之斗,皆是不信任所引发。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1-14 18:32
13.谋士之能
谋士之过人才干,特殊贡献,在《三四演义》一书中描写得非常突出。从某种程度上说,诸葛亮也是个谋士的角色。诸葛亮是大谋士加领导者、统率者。《三四演义》第18回,讲到了曹操谋士郭嘉,给曹操打气,解除曹操疑虑的情节。这便是著名的“二十论”。“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高祖惟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擒。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为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1-14 21:18
14..比喻叙理
诸葛亮在舌战群儒时驳斥孙权的第一谋士张昭说:“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保安,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羸弱已极之时也。”(《三环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用鹏来比喻刘备集团的远大志向,用病人的康复来比喻其势力渐长。比喻恰当,说得在理,赢得以东吴的联横。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1-14 21:40
15.典故教化
曹操带着残兵败将至华容,与关羽道:“曹操兵败势危,至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关羽说:“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曹操说:“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瘐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曹操说得关羽心中不忍,把马勒回头,教众军“四散摆开”,“义释曹操”。(《三国演义》第50回)
“瘐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是个典故,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派庚公之追击子濯孺子。他俩都很会射箭。但子濯孺子因为生病,不能拿弓应战。庚公之斯对他说:“我跟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 他又跟您学射箭,我不忍把您的技术转用来伤害您。”于是,把箭头拔掉,射了四枝没有箭头的箭就回去了。曹操运用典故说理,教化了关羽,达到逃循活命的目的。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1-15 23:26
16.借助外力
当年,我国加入WTO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靠改革谋求发展的内力已经乏力,改革已停滞不前。因改革而出现的内部矛盾聚  集增多。许多内部矛盾靠改革办法解决已行不通。加入WTO,用外力来推动、促进发展,是个全新的好办法。加入世贸,是各国潮流,是发展的必然和必须。许多依靠内部改革难以破解的难题,放在自觉适应外部规则上,依靠外力,就能很好地解决。一言以蔽之,入世就是利用外力、借助外力来促进发展。
其实,借助外力在《三国演义》中不乏其例。诸葛亮北伐,在上方谷战役中,狡猾的司马懿只坚守不战。司马挂出免战牌,诸葛给司马送去女人衣服,并附上书信一封,以此激司马出战。司马不动声色,泰定淡然。司马的其他将领却十分气愤,纷然要求出战。司马道:‘吾非不敢出战,而甘心受辱也。奈天子明诏,令坚守勿动。今若轻出,有违君命矣。’“汝等既要出战,待我奏准天子,同力赴敌,何如?”大家只好服从。司马派人到合肥请旨,曹睿知司马无心出战,即令辛毗持节到军中宣谕说:“如再有敢言出战者,即以违旨论。”(《三国演义》第103回)司马觉得老是用自己主张不出战的办法,已难以服众。于是,借助外力,而这个外力是天子圣旨。圣旨谁敢不从?借助外力,收到了奇效。司马坚守不战,不损人和物,诸葛后来不得不退兵。司马完胜!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1-16 21:42
17.命运之禅
三国时期,三足鼎立。刘备、曹操、孙权各霸1/3天下。刘、曹、孙三个霸主中,刘备出身最差。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裔。刘备幼时父亲早亡。刘备的祖父虽做过不大不小的官,但“官三代”的刘备是‘虎落平原’。幼时的刘备贫困交加,流离失所,生活艰辛,靠与母织席贩履为生。比之于曹(曹操的祖父、父亲都当过大官,曹是最为显赫的“官二代”)、孙(孙权也是官二代,其父孙坚是东吴奠基者)二人,刘备的“命”是最差的。出生时命不好,按宿命论的观点,刘备应是无为之辈。在曹、孙二人面前,刘备应是没有作为的鼠辈了。
然而,自知命不好,却不甘就此沉沦。刘备自幼就非常努力,艰苦生活压不垮志向。边卖席子,边广交天下豪杰,充分利用“汉室宗亲”、“光复汉室”的资源和招牌,招兵买马,矢志不渝,顽强拚搏。特别是屈身求贤,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的辅弼,最终成就了人生的辉煌,实现了人生理想。从这一点上看,刘备的“运”很好。运,就是时来运转。人的出生,往往由不得自己选择。你不能自由地选择你的父母,父母何时结合,何时打炮,都由不得你。因此,人的命是不可选择的。命不好者,其“命”既成,更改不得。然而,“运”则不同。只要不断努力,因时而动,因势而行,充分挖掘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大胆展露自己的才干,敢于作为。人的“运”是会“转”的。“运”转了,整个人的命运就截然不同了。
刘备的经历告诉我们,宿命论是站不住脚 的。纵使是出生时命好,也是要付出努力的。命好者,成天躺着睡大觉,最终也会变成一事无成。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1-26 23:04
18.  功归于学
吕蒙作为东吴的一员将领,战绩突出。他为孙权、鲁肃屡出良谋,尤趁关羽北上围攻樊城时,决策、指挥了偷袭荆州的战斗,这东吴夺回了长期费尽心机与刘备争夺,并为之付出惨重代价的荆州,拔掉了东吴的眼中钉——关羽。孙权夸吕蒙道:“设计定谋,立取荆州,胜子敬、周郎多矣。”(《三国演义》第77回)
吕蒙出身贫寒,没有文化,投靠姐夫才入了伍,在作战中非常勇敢,立了不少战功。在征黄祖一战中,表现突出,被孙权提拔为横野中郎将,得赏许多金钱。对此,吕蒙“小成即满”,不注意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孙权知情后,找来吕蒙,劝他读书学习,争取更大进步。可吕蒙推托军中事务太忙,没时间学习。孙权说:“难道你比我忙?”孙权以自己小时候读《诗经》、《书经》、《礼记》、《左传》、《国语》等书,当政后温习历史,遍读诸家兵书,获益匪浅的历练,以及汉光武帝即使在戎马倥偬中,仍不忘学习,经常手不释卷;曹操一生好学不倦的事例,开导吕蒙。吕蒙听后很受感动,从此孜孜不倦地读书,成就了人生的辉煌。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1-27 23:01
19. 网开一面
法正任蜀郡太守时,“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已者数人”。有人对诸葛亮说:“孝直太横,宜稍斥之。”诸葛亮说:“昔主公困守荆州,北畏曹操,东惮孙权,赖孝直为之辅翼,遂翻然翱翔,不可复制。今奈何禁止孝直,使不得少行其意耶?”(《三国演义》第65回)这一番话虽不是直接对法正说的,但是法正得知后自己也就收敛了许多。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知道人犯了错误,而这一错误是可以通过犯错误者本人改正的,就应该适当包容,采取包涵、假装不知、点到为止甚至不惜以自己旧错引咎自责加以“侧示”等办法,进行包容,进而让犯错误者有下台阶,有机会进行自省并改正错误。这样的方法,在古代适用,在今天也仍有指导意义。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1-30 22:33
20.调解之妙
甘宁在江夏时,为了救黄祖,射杀了凌统的父亲凌操。后来,甘宁归顺了孙权。孙权在欢庆黄祖兵败的宴会上,凌统持刀要杀甘宁。孙权连忙劝阻道:“兴霸射死卿父,彼时各为其主,不容不尽力。今既为一家人,岂可复理旧仇?万事皆看吾面。”绫统还是怒气未消,哭道:“不共戴天之仇,岂容不报!”孙权两三劝阻凌统后,将他们俩分开,甘宁去驻守江夏口,“加封凌统为承烈都尉,凌统只得含恨而止。”(〈三国演义〉第39回)。后来,凌统与张辽打得难分难解之时,曹休放暗箭,射中了凌统的坐骑,凌统被马掀翻在地。此时,曹操的另一个大将乐进连忙持枪来刺凌统,被孙权阵中一箭射来,中了乐进的门面,救了凌统。鸣金收兵后,凌统拜谢孙权。孙权对凌统说:“放箭救你者,甘宁也。”凌统大为感动地说:“不想公能如此垂恩!”自此之后,甘宁与凌统不计前嫌,结为生死之交。(〈三国演义〉第68回)
凌统与甘宁有“弑父之仇”,作为上级的孙权从中进行调解。一番努力后,并未凑效。孙权只好将甘宁和凌统分开,以空间的距离断绝他们发生火拚。经过时间的积淀,甘宁用实际行动救了凌统,化解、消除了不共戴天之怨。调解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回到现实,工作中、生活中,人们难免发生各种磕磕碰碰,产生矛盾和积怨难以避免。此时,就需要调解,必要时还需要暂时分开。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2-25 17:30
21.  成也结义    败也结义
织席贩夫的刘备,形同现如今粤语的“走鬼”角色,身无分文。父亲早亡的他,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可是,刘备这草包虽说他命运不好,却也走运。靠“恢复汉室”的一声长叹,博得地场义士关羽的理解,后来又得到了有钱人张飞的相助。于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刘备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军队(其实是乡练、民团),从此逐渐走上了展露了人生价值和意义实现自己政治意图和政治理想的“正道”。刘备的成功,因之于结义,得益于结义。
可是,刘备的失败,也因为结义。刘、关、张歃血为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哥们义气深重。刚愎自用,骄傲自满的关羽,长期镇守荆州。刘备出于兄弟私情,失察袒护,监督批评少,纪律约束不严,不曾实行调防、换防,长期任人为亲。结果,造成关羽“大意失荆州”。荆州一失,蜀国版图大量缩水,只得龟缩在益州,说不好听,只是“半壁江山”。关羽一死,刘备气急败坏。只念兄弟情谊,以私废公,因私忘公。误将东吴视为敌人,着张飞筹备军备,急于发兵东吴。关羽兄长死了,小弟张飞也控制不住自己。他不顾事实,将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下达给下属,并打骂体罚下属,严重激化了内部矛盾。结果给下属杀害。二弟一死,刘备更加悲痛。刘备不顾军师孔明和大将赵云的极力反对,发兵攻打东吴。兄弟情谊让刘备冲昏了头脑。刘备一意孤行的代价是猇亭兵败,被东吴火烧连营。若非军师孔明布下八卦图救驾,连北帝城托孤也无福份了。不能抛开结义羁束,刘备最终因结义而失败。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3-3 00:17
22.  云长自学
《三国演义》中,数自学,当推云长最为自觉。其实,云长读来读去,基本上就是读《春秋》。徐州兵败,与刘皇权分离,云长事先“屯土山约三事”,之后投靠曹操。曹操早视“得云长者得天下”,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金钱美女伺奉。可是,云长不吃曹操那套。云长铁了心志,身在曹营心在汉。曹操逼急了,安排云长和皇嫂同宿一室,以坏其名声,乱其结义。雪夜里,云长披衣出屋,在屋檐下挑青灯,捧读《春秋》。《春秋》让云长明志、识义。过五关斩六将时,在荥阳关,太守王植密令从事胡班暗害云长。胡班潜至厅前,见云长左手抚摸着胡子,在灯下伏案看书。胡班见了,汉曰:“真天人也!”胡班为之感动,第四关化险为夷。云长逢凶化吉,靠的是夜读《春秋》。华容道上,云长私放曹操,那时他手里捧的是《春秋》。《春秋》成就了云长,使云长集“不贪财,不好色,讲义气”于一身。而“不贪财”、“不好色”、“讲义气”这三条,哪一条都令普罗大众学一辈子都学不好。在这三条上,云长之后无云长。云长死后成了“关帝”,是中华民族最美好的英雄化身。关帝庙遍布世界,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云长的成功,得益于自学。
在云长的自学中,好书《春秋》起到了极好的作用。
纵观当今,许多权贵、商贾,地位变了,钱多了,便心性不宁,经不住钱、权、色的考验,最终人生之舟在大海中倾覆。究其原因,主要是没能好好自学,坚持自学,特别是自学优秀的书籍,让好书来提升和约束自己。可见,坚持自学,自觉自学,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让自己正确把握人生航向,成就人生辉煌,是多么的重要!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3-3 17:45
23.  华佗之死
名医华佗,死于曹操屠刀之下,不禁令人扼腕痛惜。然,华佗之死在今天,仍值得人们去思考。
昔时,关云长刮骨疗伤。华佗救了云长。那时,名医华佗闻说云长中了毒矢,便主动去找云长治病。态度谦虚、坦诚布公地向云长讲明了治疗方案,并要求给云长注射麻痹药剂,以减轻痛苦。其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术后又不收取医疗费用。医患关系十分融洽,手术非常成功。而治疗曹操“头疯”,是被“诏去”的,换言之不是华佗主动上门诊治的。华佗似乎思想上很抵触。才见曹操,便大言此病严重,挨不了多少时日。导致医患关系一下子就十分紧张。后来,曹操病症加重,华佗不仅避重就轻,拖延时日,还以“探亲”、“家事”等借口,一走了之。最后,华佗的瞒骗行径被揭穿。曹操原本就对华佗的“剖颅术”持以怀疑,甚至以为是华佗以医病为名杀身夺命。华佗的瞒骗、要挟,激怒了曹操。华佗因此引来了杀身之祸。
试想,华佗要是像对待云长那样对待曹操。在患者面前,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不为名,不图利,不瞒骗,不要挟,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真心治病救人,整门心思扑在医疗事业上,名医华佗之路会越走越远。哪得命丧屠刀?!
时至今天,医院里仍不乏领着近万元月薪,工作偷懒,事业心不强,当班玩手机,治病不用心,心术不正,千方百计想要患者“红包”或好处的专家。这样的专家、医生,理应以华佗之死为鉴。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3-4 00:02
24.  宽洪丧     不得瑟
董卓看到吕布调戏貂蝉,勃然大怒,要杀吕布。李儒举了楚庄王“绝缨会”的故事,劝说董卓。“绝缨会”的故事是这样的:周定王元年,楚庄王平定了一场内乱,于是大宴群臣。忽然,一阵乱风吹灭了灯烛,一人乘黑拉着庄王爱姬的衣袖调情。爱姬嗔怪,顺手扯下了那人的帽缨,告诉庄王。要求追查。庄王不但没有追究,反而哈哈大笑,令众人都把帽缨扯下,然后重新点灯,大家尽情畅饮。后来,在一次战斗中,有个人英勇杀敌,立下大功,此人正是当初被庄王原谅的那位武将。有诗云:暗中牵袂醉中情,玉手如风已绝缨。尽说君王江海量,蓄鱼水忌十分清。董卓经李儒提醒,虽然觉得有理,但到底醋劲不减,容不得吕布,舍不得貂蝉,把关系搞得很紧张,结果被吕布所杀。董卓的帝王生涯因此划下了句号。
相反,宽洪大量助推了曹操。官渡之战后,曹操从袁绍的图书案卷中检出一束书信,都是许都曹军中暗通袁绍的书信,有人建议,“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聪明的曹操没有这样做。反而宽恕道:“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令人将密信付之一炬。如此英明之举,使许多人吊着的心放了下来,从此心怀惭疚,感恩戴德,更加忠诚地追随曹操,推动了曹操帝业的发展壮大。
宰相肚里能行船,将军额头可跑马。宽洪胸襟是多么的重要!
作者: 平派河    时间: 2016-3-4 23:33
25.  女色之祸
  《三国演义》里,英雄众矣。我最佩服的是曹操。佩服他文武双全,谋略过人。佩服他广纳贤才,手下兵强马壮,猛将如林,高参如云。讨董卓,剿黄巾,除袁术,弑吕布,灭袁绍,定刘表,统一北方。东汉之末,若无曹操,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英雄不爱美人,枉为英雄了。盖世枭雄的曹操也很好色,曹操的率真和好色同样也让我佩服!曹操曾“立志”,说待平定了天下,便筑铜雀台,揽江南二乔,颐养天年。后人有诗云,东风不与周郎度,铜雀深深锁二乔。可见,曹操的好色是出名的。
可英雄爱上美人,好色到误了大事,“玩色丧志”,那就是英雄的悲哀了。那样的英雄不是真英雄。吕布好色,成日沉迷、昏醉,掏空了身体。好色丧志,把握不了形势,不识时务,执迷不悟,最终被他人所杀。像吕布这样的英雄,不是真英雄。好色不丧志,好色不误事,才是真英雄。同样是好色,曹操就跟吕布截然不同。曹操在好色道路上吃亏后,便及时刷车,回头是岸。
曹操伐张绣时,张绣见大兵压境,自知不是曹操的对手,于是降顺。曹操入城后不久,便私问左右,想召妓来解决自己的“性饥渴”。侄子曹安民拉皮条,说其在窗口窥见张绣叔父之妻邹氏十分美丽。曹操令侄子领兵去将邹氏虏来。曹操又是威逼,又是利诱,还外加虚骗,霸占了邹氏。为了掩人耳目,还将邹氏带出城外,入中军帐中,教大将典韦在外头警卫,自己在帐中终日与邹氏寻欢作乐,不理军务,不想归期。曹操妓婶,张绣大怒,夜袭曹操。沉溺于女色不能自拔的曹操,毫无防备。恰巧,当夜大将典韦也喝醉了酒,被偷了双戟,丧命于营中。曹操逃至育水边,追兵至,马中三箭,右臂中一箭,险些落马丧命。侄子曹安民被追兵剁成肉泥。曹操长子曹昂,为掩护父亲逃走,在育水边被乱箭射死。曹操育水兵败祸起女色!沉溺于女色必败!古今同理。时至今日,多数落马的贪官,其罪责都脱不开“包  养情妇”、“与人通奸”这一条。曹操的可贵是知错即改,悬崖勒马。兵败后曹操三祭典韦,反省自身。育水兵败后,小说再也没有安排曹操重犯沉溺女色的错误章节。不仅是利于曹操形象的塑造,也是警醒后人的成熟着笔。




欢迎光临 邕宁论坛-邕宁地带网-www.yndd.cn (http://www.yndd.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