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平派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水] 胡读《三国演义》

[复制链接]

813

主题

8209

帖子

3万

金钱

五星会员

积分
8224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18:32:23 | 只看该作者
13.谋士之能
谋士之过人才干,特殊贡献,在《三四演义》一书中描写得非常突出。从某种程度上说,诸葛亮也是个谋士的角色。诸葛亮是大谋士加领导者、统率者。《三四演义》第18回,讲到了曹操谋士郭嘉,给曹操打气,解除曹操疑虑的情节。这便是著名的“二十论”。“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高祖惟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擒。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为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3

主题

8209

帖子

3万

金钱

五星会员

积分
8224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21:18:00 | 只看该作者
14..比喻叙理
诸葛亮在舌战群儒时驳斥孙权的第一谋士张昭说:“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保安,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羸弱已极之时也。”(《三环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用鹏来比喻刘备集团的远大志向,用病人的康复来比喻其势力渐长。比喻恰当,说得在理,赢得以东吴的联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3

主题

8209

帖子

3万

金钱

五星会员

积分
8224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21:40:43 | 只看该作者
15.典故教化
曹操带着残兵败将至华容,与关羽道:“曹操兵败势危,至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关羽说:“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曹操说:“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瘐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曹操说得关羽心中不忍,把马勒回头,教众军“四散摆开”,“义释曹操”。(《三国演义》第50回)
“瘐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是个典故,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派庚公之追击子濯孺子。他俩都很会射箭。但子濯孺子因为生病,不能拿弓应战。庚公之斯对他说:“我跟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 他又跟您学射箭,我不忍把您的技术转用来伤害您。”于是,把箭头拔掉,射了四枝没有箭头的箭就回去了。曹操运用典故说理,教化了关羽,达到逃循活命的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3

主题

8209

帖子

3万

金钱

五星会员

积分
8224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23:26:36 | 只看该作者
16.借助外力
当年,我国加入WTO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靠改革谋求发展的内力已经乏力,改革已停滞不前。因改革而出现的内部矛盾聚  集增多。许多内部矛盾靠改革办法解决已行不通。加入WTO,用外力来推动、促进发展,是个全新的好办法。加入世贸,是各国潮流,是发展的必然和必须。许多依靠内部改革难以破解的难题,放在自觉适应外部规则上,依靠外力,就能很好地解决。一言以蔽之,入世就是利用外力、借助外力来促进发展。
其实,借助外力在《三国演义》中不乏其例。诸葛亮北伐,在上方谷战役中,狡猾的司马懿只坚守不战。司马挂出免战牌,诸葛给司马送去女人衣服,并附上书信一封,以此激司马出战。司马不动声色,泰定淡然。司马的其他将领却十分气愤,纷然要求出战。司马道:‘吾非不敢出战,而甘心受辱也。奈天子明诏,令坚守勿动。今若轻出,有违君命矣。’“汝等既要出战,待我奏准天子,同力赴敌,何如?”大家只好服从。司马派人到合肥请旨,曹睿知司马无心出战,即令辛毗持节到军中宣谕说:“如再有敢言出战者,即以违旨论。”(《三国演义》第103回)司马觉得老是用自己主张不出战的办法,已难以服众。于是,借助外力,而这个外力是天子圣旨。圣旨谁敢不从?借助外力,收到了奇效。司马坚守不战,不损人和物,诸葛后来不得不退兵。司马完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3

主题

8209

帖子

3万

金钱

五星会员

积分
8224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1:42:31 | 只看该作者
17.命运之禅
三国时期,三足鼎立。刘备、曹操、孙权各霸1/3天下。刘、曹、孙三个霸主中,刘备出身最差。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裔。刘备幼时父亲早亡。刘备的祖父虽做过不大不小的官,但“官三代”的刘备是‘虎落平原’。幼时的刘备贫困交加,流离失所,生活艰辛,靠与母织席贩履为生。比之于曹(曹操的祖父、父亲都当过大官,曹是最为显赫的“官二代”)、孙(孙权也是官二代,其父孙坚是东吴奠基者)二人,刘备的“命”是最差的。出生时命不好,按宿命论的观点,刘备应是无为之辈。在曹、孙二人面前,刘备应是没有作为的鼠辈了。
然而,自知命不好,却不甘就此沉沦。刘备自幼就非常努力,艰苦生活压不垮志向。边卖席子,边广交天下豪杰,充分利用“汉室宗亲”、“光复汉室”的资源和招牌,招兵买马,矢志不渝,顽强拚搏。特别是屈身求贤,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的辅弼,最终成就了人生的辉煌,实现了人生理想。从这一点上看,刘备的“运”很好。运,就是时来运转。人的出生,往往由不得自己选择。你不能自由地选择你的父母,父母何时结合,何时打炮,都由不得你。因此,人的命是不可选择的。命不好者,其“命”既成,更改不得。然而,“运”则不同。只要不断努力,因时而动,因势而行,充分挖掘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大胆展露自己的才干,敢于作为。人的“运”是会“转”的。“运”转了,整个人的命运就截然不同了。
刘备的经历告诉我们,宿命论是站不住脚 的。纵使是出生时命好,也是要付出努力的。命好者,成天躺着睡大觉,最终也会变成一事无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3

主题

8209

帖子

3万

金钱

五星会员

积分
8224
2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23:04:08 | 只看该作者
18.  功归于学
吕蒙作为东吴的一员将领,战绩突出。他为孙权、鲁肃屡出良谋,尤趁关羽北上围攻樊城时,决策、指挥了偷袭荆州的战斗,这东吴夺回了长期费尽心机与刘备争夺,并为之付出惨重代价的荆州,拔掉了东吴的眼中钉——关羽。孙权夸吕蒙道:“设计定谋,立取荆州,胜子敬、周郎多矣。”(《三国演义》第77回)
吕蒙出身贫寒,没有文化,投靠姐夫才入了伍,在作战中非常勇敢,立了不少战功。在征黄祖一战中,表现突出,被孙权提拔为横野中郎将,得赏许多金钱。对此,吕蒙“小成即满”,不注意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孙权知情后,找来吕蒙,劝他读书学习,争取更大进步。可吕蒙推托军中事务太忙,没时间学习。孙权说:“难道你比我忙?”孙权以自己小时候读《诗经》、《书经》、《礼记》、《左传》、《国语》等书,当政后温习历史,遍读诸家兵书,获益匪浅的历练,以及汉光武帝即使在戎马倥偬中,仍不忘学习,经常手不释卷;曹操一生好学不倦的事例,开导吕蒙。吕蒙听后很受感动,从此孜孜不倦地读书,成就了人生的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3

主题

8209

帖子

3万

金钱

五星会员

积分
8224
2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23:01:05 | 只看该作者
19. 网开一面
法正任蜀郡太守时,“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已者数人”。有人对诸葛亮说:“孝直太横,宜稍斥之。”诸葛亮说:“昔主公困守荆州,北畏曹操,东惮孙权,赖孝直为之辅翼,遂翻然翱翔,不可复制。今奈何禁止孝直,使不得少行其意耶?”(《三国演义》第65回)这一番话虽不是直接对法正说的,但是法正得知后自己也就收敛了许多。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知道人犯了错误,而这一错误是可以通过犯错误者本人改正的,就应该适当包容,采取包涵、假装不知、点到为止甚至不惜以自己旧错引咎自责加以“侧示”等办法,进行包容,进而让犯错误者有下台阶,有机会进行自省并改正错误。这样的方法,在古代适用,在今天也仍有指导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3

主题

8209

帖子

3万

金钱

五星会员

积分
8224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1-30 22:33:39 | 只看该作者
20.调解之妙
甘宁在江夏时,为了救黄祖,射杀了凌统的父亲凌操。后来,甘宁归顺了孙权。孙权在欢庆黄祖兵败的宴会上,凌统持刀要杀甘宁。孙权连忙劝阻道:“兴霸射死卿父,彼时各为其主,不容不尽力。今既为一家人,岂可复理旧仇?万事皆看吾面。”绫统还是怒气未消,哭道:“不共戴天之仇,岂容不报!”孙权两三劝阻凌统后,将他们俩分开,甘宁去驻守江夏口,“加封凌统为承烈都尉,凌统只得含恨而止。”(〈三国演义〉第39回)。后来,凌统与张辽打得难分难解之时,曹休放暗箭,射中了凌统的坐骑,凌统被马掀翻在地。此时,曹操的另一个大将乐进连忙持枪来刺凌统,被孙权阵中一箭射来,中了乐进的门面,救了凌统。鸣金收兵后,凌统拜谢孙权。孙权对凌统说:“放箭救你者,甘宁也。”凌统大为感动地说:“不想公能如此垂恩!”自此之后,甘宁与凌统不计前嫌,结为生死之交。(〈三国演义〉第68回)
凌统与甘宁有“弑父之仇”,作为上级的孙权从中进行调解。一番努力后,并未凑效。孙权只好将甘宁和凌统分开,以空间的距离断绝他们发生火拚。经过时间的积淀,甘宁用实际行动救了凌统,化解、消除了不共戴天之怨。调解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回到现实,工作中、生活中,人们难免发生各种磕磕碰碰,产生矛盾和积怨难以避免。此时,就需要调解,必要时还需要暂时分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3

主题

8209

帖子

3万

金钱

五星会员

积分
8224
29#
 楼主| 发表于 2016-2-25 17:30:30 | 只看该作者
21.  成也结义    败也结义
织席贩夫的刘备,形同现如今粤语的“走鬼”角色,身无分文。父亲早亡的他,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可是,刘备这草包虽说他命运不好,却也走运。靠“恢复汉室”的一声长叹,博得地场义士关羽的理解,后来又得到了有钱人张飞的相助。于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刘备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军队(其实是乡练、民团),从此逐渐走上了展露了人生价值和意义实现自己政治意图和政治理想的“正道”。刘备的成功,因之于结义,得益于结义。
可是,刘备的失败,也因为结义。刘、关、张歃血为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哥们义气深重。刚愎自用,骄傲自满的关羽,长期镇守荆州。刘备出于兄弟私情,失察袒护,监督批评少,纪律约束不严,不曾实行调防、换防,长期任人为亲。结果,造成关羽“大意失荆州”。荆州一失,蜀国版图大量缩水,只得龟缩在益州,说不好听,只是“半壁江山”。关羽一死,刘备气急败坏。只念兄弟情谊,以私废公,因私忘公。误将东吴视为敌人,着张飞筹备军备,急于发兵东吴。关羽兄长死了,小弟张飞也控制不住自己。他不顾事实,将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下达给下属,并打骂体罚下属,严重激化了内部矛盾。结果给下属杀害。二弟一死,刘备更加悲痛。刘备不顾军师孔明和大将赵云的极力反对,发兵攻打东吴。兄弟情谊让刘备冲昏了头脑。刘备一意孤行的代价是猇亭兵败,被东吴火烧连营。若非军师孔明布下八卦图救驾,连北帝城托孤也无福份了。不能抛开结义羁束,刘备最终因结义而失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3

主题

8209

帖子

3万

金钱

五星会员

积分
8224
30#
 楼主| 发表于 2016-3-3 00:17:22 | 只看该作者
22.  云长自学
《三国演义》中,数自学,当推云长最为自觉。其实,云长读来读去,基本上就是读《春秋》。徐州兵败,与刘皇权分离,云长事先“屯土山约三事”,之后投靠曹操。曹操早视“得云长者得天下”,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金钱美女伺奉。可是,云长不吃曹操那套。云长铁了心志,身在曹营心在汉。曹操逼急了,安排云长和皇嫂同宿一室,以坏其名声,乱其结义。雪夜里,云长披衣出屋,在屋檐下挑青灯,捧读《春秋》。《春秋》让云长明志、识义。过五关斩六将时,在荥阳关,太守王植密令从事胡班暗害云长。胡班潜至厅前,见云长左手抚摸着胡子,在灯下伏案看书。胡班见了,汉曰:“真天人也!”胡班为之感动,第四关化险为夷。云长逢凶化吉,靠的是夜读《春秋》。华容道上,云长私放曹操,那时他手里捧的是《春秋》。《春秋》成就了云长,使云长集“不贪财,不好色,讲义气”于一身。而“不贪财”、“不好色”、“讲义气”这三条,哪一条都令普罗大众学一辈子都学不好。在这三条上,云长之后无云长。云长死后成了“关帝”,是中华民族最美好的英雄化身。关帝庙遍布世界,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云长的成功,得益于自学。
在云长的自学中,好书《春秋》起到了极好的作用。
纵观当今,许多权贵、商贾,地位变了,钱多了,便心性不宁,经不住钱、权、色的考验,最终人生之舟在大海中倾覆。究其原因,主要是没能好好自学,坚持自学,特别是自学优秀的书籍,让好书来提升和约束自己。可见,坚持自学,自觉自学,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让自己正确把握人生航向,成就人生辉煌,是多么的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南宁市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顶部qrcode底部
关注邕宁,大家都用微信扫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